近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会同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编制的《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提升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印发。《行动方案》聚焦基础设施等领域提出30项具体任务,要求共建跨区域协调发展“一个群”、共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张网”。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畅通都市圈公路网,实施“断头路”畅通工程、“瓶颈路”拓宽工程和都市圈“快联快通”工程;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实施城际通勤效率提升行动,建立健全都市圈城际铁路一体化运营机制,探索推行高频次通勤多样化票制;健全“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广内陆集装箱码头、前置货站等模式,推进“一单制”“一箱制”发展。
一体化发展,交通先行。2018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联合签订《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7年多来16条“断头路”建成通车,区域高速公路“断头路”清零在即,为一体化发展增能蓄力。
“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建设,今年建设投资预计超1300亿元,计划建成运营杭衢高铁、镇江东货场等4个项目,开工六庆铁路、上元门过江通道等2个项目。去年年底,由沪苏浙三方共同出资组建的环沪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正式挂牌,统一管理跨省城际铁路与市域铁路。未来,沪苏嘉城际铁路等线路将纳入这个运营体系。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4年,长三角GDP年均增速5.58%,高于全国0.27个百分点,6年间长三角贡献了我国约26%的经济增量,“万亿城市”数量从2018年的6个增加到9个,占全国三分之一。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忠伟表示,长三角都市圈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体量,但其辐射带动作用还有待加强,中心城市能级有待提升,要素流动效能需进一步强化。因此,《行动方案》提出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推进都市圈重要节点建设,强化交通、物流、产业、公共服务等功能配置,更好发挥综合承载、空间联结、要素流通作用。